工匠是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工匠精神”是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力量。為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勞模精神以及對產品精雕細琢、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職工傳承優秀技術、技能,努力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國際化高素質職工隊伍,引導全市職工立足本職、鉆研技術、建功立業,同時結合省總工會“一活動一工程”相關要求,昆明市總工會聯合昆明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全市職工中展開了“昆明工匠”推薦申報工作。
經過前期基層單位推薦,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43名職工獲得推薦,經昆明市總工會與市國資委、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6家單位組成的專家評審組評審后,來自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曹帥軍等10名職工獲評首屆“昆明工匠”,并于4月28日在昆明市慶祝五一大會上受到命名表彰,其中部分工匠進行了現場技藝展示。
“昆明工匠”的評選活動,在助推昆明市深入開展“一活動一工程”、引導職工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市經濟發展新常態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上對“昆明工匠”事跡的宣傳,在全市掀起了學習“工匠精神”,實現職工價值的風潮。
附件:“昆明工匠”事跡介紹
1、曹帥軍
1981年2月生,漢族,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2003年10月設計安裝BOPP生產線送料系統羅茨風機采用變頻控制改造,把現代變頻技術運用于實際;2004年憑借對國內UNIX系統終端先進科學技術的了解情況,大膽提出國產化改造,迅速將這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用3千元的國產配件就取代了10多萬元的進口配件;2013年提出物業小區和寫字樓公共照明LED燈節能降耗改造項目,年節電100多萬元。2005—2015年先后進行“空壓機無人值守技術改造”、“自制可控硅調壓裝置在線處理550KW大功率直流電機絕緣不夠”、“中水節能改造”、“噴灌系統節能改造”、“LED燈節能改造”等,各種技術革新50多項。
2、陳永
1976年6月生,漢族,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試驗試制及設備組組長。其設計的“一種雙頂置凸輪軸正時定位工裝”有效解決了發動機正時機構安裝困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發動機裝配效率與準確率,在新型柴油機大批量的生產裝配中得應用。在發動機試驗臺架上實現模擬打氣泵、空調、助力轉向泵等附件在汽車上的實際運轉工況。提早發現發動機潛在缺陷與故障,極大縮短了開發時間,節省了試驗開發成本;編制了企業的《試驗樣機裝配作業指導書》、《試驗樣機拆檢作業指導書》、《發動機試驗崗位安全作業指導書》、《發動機故障迅速診斷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廣泛使用,提高了企業作業標準化。
3、陳玉龍
1963年4月生,漢族,昆明市斑銅廠有限公司斑銅精珍品制作組指定精珍品制作人。自1979年招入昆明市工藝美術廠斑銅車間,37年來一直致力于“云南斑銅”工藝精品的制作和傳統技藝的整理傳承發揚。擅長于“云南斑銅”和“烏銅走銀”傳統工藝,能獨立完成“云南斑銅”整個工藝流程,其三十多年對“云南斑銅”的繼承、實踐與及對傳統金屬制作技藝的探索融合,他在傳統“云南斑銅”工藝的加工技術基礎上,結合貴重金屬工藝品鏤、鑒、鑲、錯等加工技術,探索創新了“云南斑銅”精加工制作技術,同時將云南另一項傳統手工藝“烏銅走銀”應用到斑銅制作當中,使制作“云南斑銅”工藝品更加“精美”,從工藝技術含量和應用材質上提升了“云南斑銅”工藝品的價值空間。
4、方秀麗
1963年10月生,漢族,云南三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質檢部技術經濟組組長,化工分析工程師。具有高超職業技能,積極投身于企業的技術改進與創新,在“磷酸二銨產品外觀質量體系的建立和運用”、“藻類、泥沙混合水體凈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低品位磷礦在大型濕法磷酸生產中的優化運用”、大型磷銨裝置NPS工業生產等項目的創新中,獲得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上述項目的生產化應用為企業創造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個人研究成果——磷肥行業低品礦的運用、磷肥產品外觀質量的控制、新型產品的NPS的工業化生產技術應用,對昆明、云南省乃至化工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做為主要起草人,參與編寫了國家標準《肥料級商品磷酸》(HG/T3826-2006)、云南省地方標準《磷礦石磷、鎂、鐵、鋁、硅、鈣、鉀、鈉、氧化物含量的測定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DB53/T574—2014),上述標準的建立,滿足了國內、國際市場和使用要求,同時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5、劉廷舉
1965年5月生,漢族,云南圍棋廠生產車間主管。其本人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子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熱衷于圍棋生產工藝,經過多年對圍棋生產工藝的研究和實踐,憑借著對生產工藝知識的深入研究和積累,他點制的云子質地細膩玉潤,色澤晶瑩柔和,堅而不脆,沉而不滑。有著二十多年的云子點制經驗的他通過著嫻熟的滴子工藝手法,能滴制云子所有產品,目前要滴制高檔精品子。他同時還是企業研發小組成員,通過鉆研攻克了A型單面凸云子色澤差異、有紋理等工藝難題,參與開發的雙面凸云子成型模具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
6、牛犇
1954年6月生,漢族,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焊培中心主任,高級技師。曾榮獲“全國優秀焊接能手”、云南省技術創新能手,首屆“春城人才獎”及第一屆“昆明市名匠”稱號獲得者。精通焊接中所有方法及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中能解決所有焊接技術方面的問題。參與編制“單面焊雙面成型操作技術”、獨立完成企業內焊接工藝及作業指導書編制,在焊接這一門傳統而又現代的加工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其在試制產品過程中根據產品焊接結構的不同特點,同時把有關的工裝夾具設計并制作出來,為以后投入批量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提高了工效和操作性。共完成了焊絲自動裝盤機、焊劑回收器、埋弧自動焊光電指示器、Φ219大管封頭組裝夾、新型油爐環型大管對接組裝夾及平面焊接架、小管對接焊接夾,并根據焊工考試對焊接試板空間位置要求的不同設計并制作了移動可調式萬能焊接架。
7、唐天明
1980年4月生,漢族,中建商品混凝土云南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其參與的《預拌混凝土綠色集成技術》研究,該技術經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為國際首創,指引國內混凝土行業由傳統資源消耗型產業向綠色環保型產業升級;參與了武漢火車站高速鐵路站房高性能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完成了第一個百年耐久性設計的鐵路混凝土的施工澆筑任務;主持并完成昆明西山萬達廣場C80低粘自密實機制砂混凝土的研制與工程應用,該技術經云南省科技廳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針對云南地區摻合料品質差,積極探索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如磷渣粉、增效劑、石灰石粉、鋼渣粉等,目前已完成磷渣粉和增效劑的應用。
8、祖玉蘭
1964年11月生,漢族,昆明祖玉蘭刺繡藝術中心負責人,昆明市巾幗創新帶頭人。她創辦“刺繡藝術中心”,致力于創新刺繡藝術,探索云南特色刺繡技法和各地特色刺繡技法的融合,傳承并發展“滇繡”藝術,使其發揚光大。通過不斷的求學,她創新性地將“中國四大名繡”技法與云南少數民族傳統刺繡工藝及民族文化元素有機融合,率先開拓出自成一體的“祖氏滇繡畫”,其繡品精美升華、獨具一格刷新了刺繡藝術新的種類。尤以雙面異樣異色繡、人物繡和美術、攝影作品仿真繡著稱,被譽為刺繡界的混血兒。
9、鄭淮和
1952年9月生,漢族,昆明昆開專用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2005年全國勞模。他長期從事機械加工和母線加工機的研發設計工作,多次帶領研發團隊承擔國家級、省級的創新基金項目,并高質量完成驗收指標,順利通過相關專家組的驗收。他懷著將工作干好的信念用心在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崗位都能對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思考,琢磨辦法、琢磨材料、琢磨工時、琢磨工藝,不斷的完善現在技術和產品。1989年全國第一臺三工位母線工機械——液壓母線折彎機在昆明開關廠研制成功,鄭淮和同志獲得了第一項專利授權——《母線折彎機》專利。該項發明的實現,經云南省機械廳鑒定得出結論:開創了一個新的產業,填補了我國母線加工無專用機械的空白。以昆明開關廠技協為主體成立的昆開數控公司在鄭淮和同志的帶領下,較好的實現了發展目標。他個人共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3項,其中在保護期內的授權實用新型有17項。
10、張松
1977年9月生,漢族,云南CY集團有限公司大件制造單元數控龍門銑床操作工,加工中心組組長,公司首席技師,第22屆昆明市勞動模范。從業20年來,他一直嚴守著質量意識、超群的技能技術水平和工作責任心,嚴格堅持“三自三檢”的工作原則,由其負責加工的零件合格率始終保持100%;生產中斜床身二次裝夾難以復位,不能保證加工精度,憑借20年的經驗積累,他能夠把精度精準復位在0.005mm內,保證二次裝夾的加工精度;他提出增加工藝面的方法,有效解決了沈陽西斯3.5米立車的橫滑板、豎滑板、滑枕和刀庫轉盤的加工困難問題,保證了整機精度;通??准庸ひ糟@、擴、鏜、鉸等工序為主,經其轉變加工理念,鉆完之后,直接用銑刀,“以銑代鏜”,把孔加工到半精加工0.03mm左右,直接就可以精鏜到位,節約換刀時間,極大提升了效率。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2
入駐:2024-02-22
舉辦:2025-05-09 至 2025-05-12
舉辦:2025-03-28 至 2025-03-30
舉辦:2025-03-12 至 2025-03-15
舉辦:2024-09-24 至 2024-09-28
舉辦:2024-10-29 至 2024-10-31